初中阶段的孩子,最易出现一些问题,特别是不听话心理的出现,让不少父母头疼不已,其实选择适合的教育办法对孩子才是好的,一味的采取强制手段,孩子自然也会反感。
初中生的不听话心理
1、不服从老师的管教,课堂上以“悖逆”老师为荣。有的初中生以不服从老师的管教为荣,课堂上回答问题喜欢答非所问,喜欢狡辩,不尊重或者顶撞老师,以显示我们的“厉害”。
2、孩子在这个阶段开始接触到更广泛的社交圈子,他们或许会在群体中出现比较极端的行为,为了获得同龄人的认同和支持,他们会做一些标新立异或者逆反的事情。
3、与心理成长阶段的变化有关。在这个阶段,孩子的身体、情感、认知和社会角色都在发生改变,逆反心理是这个阶段的容易见到表现之一。这个时候父母和老师需要耐心理解和引导,帮助孩子认识到我们的情感变化所带来的重压和影响。
初中生不听话心理的表现
1、对抗权威
初中孩子或许会开始质疑父母和老师的决策,有时甚至会公然违抗规则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父母应该维持耐心,尝试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,知道他们的想法,并引导他们掌握合理表达我们的建议。
2、情绪波动
在这个阶段,孩子的情绪可能变得多变且剧烈。父母需要认识到这是成长的一部分,并提供稳定的支持系统。鼓励孩子通过运动、艺术或写日记等方法来管理我们的情绪。
3、追求独立
初中孩子渴望独立和自我认可,或许会做出一些冒险的行为。父母应尊重孩子的探索精神,同时设立适当的界限,确保他们的安全。
4、忽略家庭规则
孩子或许会开始忽略家庭的平时规则。父母需要明确规则的重要程度,并与孩子一块拟定可行的家规,让他们参与到规则的拟定过程中,增加他们的遵守意愿。
面对不听话初中生,父母千万不要“急”,当务之急是用好这几个办法
1、爸爸妈妈要当令调整教育办法
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,大部分时间都是“听话的”,可是当孩子升入初中后,特别是进入初中,开始变得愈加“叛逆”。这个时候,爸爸妈妈就要当令地调整教育办法,由原来的“命令式”变成“商量式”,由“高高在上”变成“与孩子平等交流”。
2、引导孩子多与“志趣相投”的同学做朋友
进入初中后,孩子自己也感觉自己长大了,在方方面面想自己作出决定。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,多与一些“志趣相投”的同学交往,可以一块结伴写作业,也可以借助周末时间一块去游玩。如此不只孩子会感到友谊的幸福,而且也会在互帮互学中一同进步,
3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
青春期的孩子一般对我们的独立性有强烈的渴望,孩子期望可以自己做决定并承担责任。在这个时期,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度的独立空间,让孩子有机会尝试我们的能力,培养独立考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能够帮助减轻不听话情绪,让孩子愈加想与父母合作。